柏:bǎi ㄅㄞˇ,bó ㄅㄛˊ,bò ㄅㄛˋ。《 ”。如冰启时色是白之范式。木、白两范式叠加。( )木有贞德向阴指西者是柏之范式。
柏:bǎi ㄅㄞˇ。
衍义:引申指 。
柏:bó ㄅㄛˊ。
柏:bò ㄅㄛˋ。
统一规范简化为“柏”
柏
(1) (形声。从木,白声。本义:木名,柏树,也称“椈”)
(2) 柏科柏木属植物的通称 。
柏,椈。——《尔雅》
鬯臼以椈。——《礼记·杂记》
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
(3) 柏属约20种。如:侧柏、圆柏、刺柏、台湾扁柏、福建柏等,常绿树,可供观赏和材用,分布于欧亚和北美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
(5) 特指柏台(御史台的别称。汉御史府中列植柏树,固称) 。
俱蟠使下之柏,俱擅乙中之二。——唐· 黄滔《祭陈侍御》
(6) 古国名。故地在今河南省西平县。
于是江、 黄、 道、 柏方睦于 齐。——《左传》
(7) 另见 bó;bò
[bǎi]
扁柏、侧柏、圆柏、柏舟、柏油、柏梁、柏舟之节、椒柏酒、锦柏、椒柏、柏翳、柏成、柏成子皋、柏城、柏乐、池柏、列柏、柏梁台、柏海、柏乡、柏树洞、松柏后雕、柏脂、柏举、岁寒知松柏、柏黄肠、柏枝绿、柏车、柏树台、柏陵、柏台、苍松翠柏、柏梁篇、松柏之志、柏昭、柏府、龙柏、柏沥、乌柏、柏舟之誓、柏谷山、柏堂、柏木油、攀柏、柏叶、柏高、松柏寒盟、柏油路、柏孜克里克石窟、柏酒、柏树、刺柏
[bó]
柏拉图、餐松啖柏、都柏林、柏林寺、柏林大学
[bò]
黄柏
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柏 ·康熙笔画:9 ·部外笔画:5
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𠀤博陌切,音百。《说文》椈也。《六书精蕴》柏,隂木也。木皆属阳,而柏向隂指西,盖木之有贞德者,故字从白。白,西方正色也。
又《春秋纬》诸侯墓树柏。《前汉·东方朔传》柏者,鬼之廷也。
又大也。与伯通。《释名》柏车,大车也。
又逼也。与廹同。《周礼·春官》其柏席用萑黼纯。《郑注》柏席,廹地之席。《史记·汉高纪》柏人者,廹于人也。《汉·武瓠子歌》鱼弗鬰兮柏冬日。
又国名。在河南西平县。
又山名。《书·禹贡》导淮自桐柏。
又《前汉·武帝纪》起柏梁台。
又姓。《姓谱》战国柏直,汉柏英。
又叶卜各切,音搏。《楚辞·九歌》山中人兮芳杜若,飮石泉兮荫松柏。
又叶壁益切,音必。《陶潜·经钱溪诗》园田日梦想,安得久离析。终怀在归舟,谅哉宜霜柏。 从木白声。俗作栢,非。
柏【卷六】【木部】
鞠也。从木白声。博陌切
(柏)鞠也。释木曰。柏、椈。襍记。畅臼以椈。郑曰。椈、柏也。按椈者鞠之俗。柏、古多假借为伯仲之伯、促迫之迫。从木。白声。博陌切。古音在五部张参曰。经典相承亦作栢。
◎ 客家话:[东莞腔] pak7 [宝安腔] pak7 [梅县腔] bak7 [台湾四县腔] bak7 [客语拼音字汇] bag5 pag5 [海陆丰腔] bak7 [客英字典] bak7 [陆丰腔] bak7
◎ 粤语:baak3 paak3
◎ 潮州话:bêg4 bêh4(pek peh)
◎ 赣语:bræk5